
020-88888888
020-88888888
时间:2025-08-04 16:43:04
美军开战的第三天,伊朗外长紧急飞赴莫斯科,背后似乎隐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则罕见言论,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解读。他提到“政权更迭”,似乎暗示着以斩首哈梅内伊为目标的威胁。这一表态令外界产生了深刻疑问:伊朗为何在此时急于与普京会谈?而特朗普的言论,是空洞的威胁,还是暗示着他准备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
当地时间6月21日凌晨,美军突然展开了名为“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多架B2隐形轰炸机搭载钻地炸弹,对伊朗的三大地下进行了精确打击。事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已经摧毁了福尔多和纳坦兹核电厂的运转能力,称此举为“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的重要一步。但事实上,比空袭本身更为危险的是,空袭后的政治氛围已经变得异常紧张。
美国副总统万斯和防长赫格塞思试图为此次军事行动定调,强调这次空袭的目标是伊朗的核计划,而非对伊朗政权本身的打击。然而,特朗普在22日的言论却瞬间揭开了这一层遮羞布。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言论中提到,“如果伊朗现政权不能使国家伟大,为什么不考虑更换?”这番话中暗藏着政权更替的信号,瞬间将局势推向了更加危险的临界点。
面对特朗普明显的威胁,伊朗并未选择坐以待毙。20日,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在日内瓦与英法德三国外长会谈后,于23日紧急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面。从表面上看,伊朗此举是为了进行多边外交,实则更是为了争取国际支持、提高道义上的正当性,并寻求一个强有力的背后支持。尤其在欧洲三国依旧试图调解伊朗与美国的冲突之际,伊朗深知,若想有效对抗美国的压力,俄罗斯无疑是唯一能够在中东地区对其起到制衡作用的强国。
早在今年1月,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战略伙伴条约,根据条约,若一方遭到侵略,另一方有义务提供援助并协助解决争端。此条约意味着,若伊朗遭遇美国空袭,俄罗斯不仅有义务谴责,还可能出面调解,甚至提供军事援助。因此,普京此时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决定局势的走向,并对伊朗的安全构成重要保障。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支持伊朗既是履行条约的义务,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会。尽管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正面临孤立,但中东依然是俄罗斯能够发挥影响力的关键地区。美伊冲突的升级为普京提供了一个展示实力和影响力的良机,这场会谈不单纯是寻求军事结盟,更多的是在进行政治背书,以提醒华盛顿,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绝非没有代价。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表态显得尤为微妙。特朗普究竟是打算一路打下去,还是打一轮后就开始谈判?目前来看,美国副总统万斯和防长赫格塞思在一再表态试图“灭火”,而特朗普却似乎在火上浇油,这种矛盾的立场实际上是在制造混乱,迫使对手无法判断美国的真正意图。伊朗并非第一次面对极限施压,因此迅速寻求俄罗斯和欧盟的外交支持,正是为了避免陷入国际孤立并寻找突破口。
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特朗普真走上斩首哈梅内伊的道路,局势可能完全失控。与伊拉克和利比亚不同,伊朗的政治体制具备高度的组织性和接替机制,尽管哈梅内伊是核心人物,但其政权依然有着相对坚固的根基。若美军实施斩首行动,不仅未必能导致政权崩溃,反而可能激发伊朗民众的强烈反美情绪,进而掀起全的浪潮。届时,中东的局势将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战争的火苗或许会蔓延至波斯湾,甚至红海沿岸。
从战略层面来看,尽管美军在战术上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在战略上却并未完全压倒伊朗。关于福尔多是否被彻底摧毁,仍然存在争议。伊朗的核计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设施的摧毁并不意味着其核能力的完全消失。迄今为止,伊朗并未对美国进行直接报复,反而在积极推进外交协调,显示出其并未被彻底压制。接下来的关键在于,普京是否会对伊朗提供军事援助,或者至少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为伊朗挡住美国的进一步进攻。如果俄罗斯决定加大干预力度,中东局势可能会进入新一轮的冷战对峙。而如果普京仅仅口头支持伊朗,那么伊朗则可能被迫重新评估其应对策略,调整报复的节奏。
总体而言,伊朗外长访问莫斯科的举动,是为了争取战略支持与国际共识,确保在下一阶段的对抗中不被孤立。而若俄罗斯正式介入,则意味着中东的地缘格局将发生动摇,区域局势也将不再是美国能够单方面主导的战场。这一系列外交和军事行动,深刻揭示了伊朗在捍卫自身安全底线以及地区主导权方面的巨大博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